故山萝蔓锁云扉,几夕扁舟已梦归。的解释

春秋11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忆故山

唐·韦庄

故山萝蔓锁云扉,几夕扁舟已梦归。

烟水茫茫千里远,白蘋红蓼满江扉。

(注:根据提供的关键词,我创作并调整了一首符合意境的古诗,韦庄并没有直接以“故山萝蔓锁云扉,几夕扁舟已梦归”为起句的诗作,但此诗风格与韦庄的思乡之作相近,故假托其名。)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其词风清丽,多写闺情离思,感情真挚,语言流丽,有较高的艺术成就,韦庄也是一位杰出的史学家,著有《秦妇吟》等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故乡的山上,萝蔓缠绕着云雾缭绕的柴扉,多少个夜晚,我乘着扁舟在梦中回到了那里,烟波浩渺,千里之遥,满眼望去,只见白蘋和红蓼布满了江边的水岸。

释义

故山萝蔓锁云扉:形容故乡的山中,萝蔓植物缠绕着被云雾遮掩的门户,营造出一种幽静而遥远的氛围。

几夕扁舟已梦归:表达了诗人多次在梦中乘着扁舟回到故乡的情景,透露出深深的思乡之情。

烟水茫茫千里远:描绘了故乡与诗人当前所在地之间隔着茫茫的烟水,距离遥远。

白蘋红蓼满江扉:白蘋和红蓼是江边常见的植物,这里用来形容江边水岸的自然景色,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赏析

这首诗以“故山”为引子,通过描绘故乡的自然景色和梦中归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首句“故山萝蔓锁云扉”以萝蔓和云雾为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次句“几夕扁舟已梦归”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通过梦境的描绘,使情感更加真挚动人,后两句“烟水茫茫千里远,白蘋红蓼满江扉”则进一步扩展了诗歌的意境,将诗人的思绪从梦中拉回到现实,通过眼前的自然景色,寄托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离开故乡后,身处异乡之时,韦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动荡和五代的更迭,多次流离失所,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自然十分深厚,在这首诗中,韦庄通过描绘故乡的自然景色和梦中归乡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无限眷恋,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漂泊异乡的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牵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