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杳杳兮智不知,觉冥冥兮性所宜。的释义

风云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幽思

唐·王勃

空杳杳兮智不知,觉冥冥兮性所宜。

心悠悠兮思何已,魂荡荡兮情难离。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勃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王勃自幼聪颖,六岁便能写文章,被誉为“神童”,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在骈文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王勃的一生颇为坎坷,因才华出众而遭人嫉妒,多次仕途不顺,最终在渡海时溺水身亡,年仅二十六岁。

译文

空旷深远啊,智慧也难以触及;

冥冥之中啊,这是天性所归依。

心绪悠悠啊,思念何时能止;

魂魄飘荡啊,情感难以分离。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人生以及自我内心的深刻思考,首句“空杳杳兮智不知”描绘了宇宙的广阔无垠,即便是智慧也难以完全理解;次句“觉冥冥兮性所宜”则表达了人对于冥冥之中的某种力量或命运的顺应,认为这是天性使然,后两句则转向了对内心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宇宙、人生以及自我内心的深刻感悟,首两句通过“空杳杳”和“冥冥”两个词,营造了一种空旷、深远的意境,让人感受到宇宙的浩瀚和人生的渺小,也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命运的思考,认为有些事物是超出了人类智慧所能理解的范畴,而命运则是一种冥冥中的安排,人们只能顺应,后两句则通过“心悠悠”和“魂荡荡”两个词,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表达了对过往的深深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勃的个人经历有关,王勃一生坎坷,多次仕途不顺,这使他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他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对宇宙、人生等哲学问题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某个时刻,面对浩瀚的宇宙和复杂的人生,内心产生的一种深刻感悟和抒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王勃对宇宙、人生以及自我内心的深刻思考,以及他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往的深深怀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