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归溪
唐·韦庄
楚人门巷潇湘色,远客归来梅雨溪。
水蓼冷花红簇簇,江蓠湿叶碧凄凄。
篱边野老寻幽径,竹里渔翁钓晚溪。
归路烟霞随处好,泉声山色伴人归。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楚地的门巷里充满了潇湘的景致,远方的旅人归来时正逢梅雨季节的溪流,水蓼开着冷艳的红花一簇簇,江蓠的湿叶碧绿而凄清,篱笆边的老人在寻找幽静的小径,竹林里的渔翁在晚溪边垂钓,归家的路上烟霞缭绕处处都是美景,泉声和山色伴随着我一起回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家途中所见的潇湘美景和宁静的乡村生活,首联点明地点和时节,楚地的门巷和梅雨季节的溪流构成了诗的背景,颔联通过描绘水蓼和江蓠的景物,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清与美丽,颈联则转向人物活动,篱边的老人和竹里的渔翁,展现了乡村生活的闲适与宁静,尾联以归路的美景和泉声山色作结,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归家的喜悦。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楚地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诗人通过选取典型的景物和人物活动,生动地展现了潇湘地区的独特风貌和宁静祥和的乡村氛围,诗中运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和生动的意象,使得整首诗画面感强,意境深远,诗人也通过归家的主题,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归家的喜悦之情。
创作背景
韦庄一生经历战乱流离,晚年才得以安定下来,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晚年归家途中,看到潇湘地区的美丽景色和宁静的乡村生活,触景生情而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归家途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作为一位历经沧桑的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