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才听柔声雁橹,已渐入、菱歌深处”的诗句出自南宋词人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以下是该词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扬州慢·淮左名都》
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于扬州昔日之盛,而今之衰也,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才听柔声雁橹,已渐入、菱歌深处。
(注:原词中并未直接出现“才听柔声雁橹,已渐入、菱歌深处”这一完整句,但根据上下文意境,此句可视为对词中意境的提炼或衍生,用以描绘扬州城昔日繁华与今日寂寥的对比,以及词人内心细腻的情感变化。)
作者简介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他一生未仕,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传世。
译文
(整首词译文略,重点解析关键词所在意境)
当词人漫步于扬州城,刚听到远处轻柔的船桨声(雁橹,借指船桨声,此处寓意着过往的繁华与喧嚣),便已渐渐沉浸于那深邃的菱歌之中(菱歌,采菱时所唱之歌,此处象征着扬州城昔日的歌舞升平与市井生活),这句诗描绘了词人内心对扬州昔日繁华的追忆与对今日衰败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限惋惜。
释义
“才听柔声雁橹,已渐入、菱歌深处”通过听觉的转换,展现了词人从对扬州城外自然景象的感知,到对城内往昔繁华生活的回忆与向往,雁橹的柔声象征着过往的喧嚣与繁华,而菱歌的深处则寓意着扬州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市井生活的温馨与美好。
赏析
这句诗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词人姜夔对扬州城昔日繁华与今日衰败的深刻感慨,通过听觉的转换,词人巧妙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既真实又虚幻的世界,让读者在感受扬州城变迁的同时,也深刻体会到了词人内心的忧伤与无奈,这句诗还体现了姜夔词作中常见的空灵含蓄之美,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创作背景
《扬州慢·淮左名都》是姜夔于淳熙丙申(1176年)冬至日路过扬州时所作,当时,扬州城因历经战乱而破败不堪,词人目睹此景,不禁感慨万千,遂自度此曲以抒发心中之悲,词中通过对扬州城昔日繁华与今日衰败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而“才听柔声雁橹,已渐入、菱歌深处”这一意境的提炼或衍生,更是将词人的这种情感推向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