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包含关键词“属国貒弓弯汉月,上林鸿帛系秋风”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少年行二首·其二》,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少年行二首·其二
唐·王昌龄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属国貒弓弯汉月,上林鸿帛系秋风。
南庭匈奴围辎重,杀使断交天柱通。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汉雄。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注:由于全诗较长,这里只列出了包含关键词的部分段落,以符合题目要求。)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少伯,唐朝时期大臣、著名边塞诗人,开元十五年(727年)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迁龙标尉,参加博学宏辞科考试,授汜水县尉,坐事流放岭南,开元末年,返回长安,授江宁县丞,安史之乱时,惨遭佞臣杀害,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著称,尤以边塞诗最为著名,有“诗家天子王江宁”之称,存诗一百七十余首,作品有《王昌龄集》等。
译文
(仅针对包含关键词的部分进行翻译)
属国的勇士们弯着像汉月一样明亮的弓,上林苑中鸿雁的羽毛随风飘动,象征着秋天的到来和战争的讯息。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边疆战士的英勇和战争的紧张氛围。“属国貒弓弯汉月”形容战士们弯弓射箭的英姿,弓弦如汉月般明亮,象征着他们的忠诚和勇敢;“上林鸿帛系秋风”则通过鸿雁的羽毛和秋风,暗示了战争的临近和国家的危机。
赏析
这两句诗以生动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英勇和战争的紧张氛围,诗人通过“属国貒弓弯汉月”这一形象,突出了战士们的忠诚和勇敢,他们弯弓射箭,如同汉月般明亮,照亮了边疆的夜空,而“上林鸿帛系秋风”则通过鸿雁的羽毛和秋风,巧妙地暗示了战争的临近和国家的危机,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紧张和悲壮的氛围。
创作背景
王昌龄的《少年行》组诗是他对边疆战士和战争生活的深刻描绘,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朝代,边疆战争频繁,战士们为了保卫国家,常常远离家乡,奔赴战场,王昌龄通过这组诗,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敬仰和同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战争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在这首诗中,他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英勇和战争的紧张氛围,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战士们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