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江寺对峰峦,槛外生池接野滩。的解释

小星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江寺闲望

唐·张籍

松江江寺对峰峦,槛外生池接野滩。

云水迢迢向何处,芦花夜月暗渔潭。

作者简介

张籍,唐代著名诗人,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后定居于洛阳,张籍的诗歌风格平易近人,语言自然流畅,多写日常生活和民间疾苦,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在当时颇受欢迎,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站在松江边的江寺中,面对着层峦叠嶂的山峰,寺庙的栏杆外,有一个池塘与野外的沙滩相连,那遥远的云水究竟流向何方?夜晚的月光下,芦花丛中的渔潭显得格外昏暗。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江寺中远眺的景象,首句“松江江寺对峰峦”点明了地点和背景,即松江边的江寺,面对着连绵的山峰,次句“槛外生池接野滩”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周围的环境,栏杆外的池塘与野外的沙滩相接,形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后两句则通过“云水迢迢向何处”和“芦花夜月暗渔潭”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和未知的向往,以及夜晚渔潭的幽静与神秘。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寺远眺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寺庙、山峰、池塘、沙滩、云水、芦花、夜月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富有意境的画面,诗人还通过“云水迢迢向何处”的设问,表达了对远方和未知的向往与探索精神,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张籍在唐代中期以诗文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这首诗《江寺闲望》可能是诗人在游历或隐居期间,来到松江边的江寺时所作,面对眼前的美景,诗人心生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江寺远眺景象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远方未知世界的向往,也反映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内心世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