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花月汴京土,感此伤人今古情。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汴河怀古二首·其二

朝代:唐代

作者:皮日休

秦淮花月汴京土,感此伤人今古情。

万里烟波到东海,千年豪杰尽东流。

作者简介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年或839年,卒于公元902年后,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皮日休一生勤于著述,诗文均有很高成就,著有《皮子文薮》十卷,他的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多有揭露和批判。

译文

秦淮河畔的花月映照着汴京的尘土,此情此景让人伤感古今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万里烟波浩渺流向东海,千百年来无数的豪杰之士都如流水般逝去。

释义

“秦淮花月汴京土”描绘了秦淮河畔的美丽景色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但“土”字又暗示了这些美好终将化为尘土,带有一种沧桑感。“感此伤人今古情”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古今变迁、人事无常的感慨与伤感。“万里烟波到东海,千年豪杰尽东流”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无情,无论是多么辉煌的过去,最终都将被历史的洪流所淹没。

赏析

这首诗是皮日休在游览汴河时,有感于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而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秦淮河畔与汴京的繁华景象,以及这些景象背后的沧桑变化,表达了对古今变迁的深刻感慨,诗中“秦淮花月”与“汴京土”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的交融,又暗示了美好终将逝去的无奈,而“万里烟波到东海,千年豪杰尽东流”则以一种宏大的视角,展现了历史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哲理意味。

创作背景

皮日休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的时代,诗人对社会的黑暗现实有着深刻的洞察与批判,同时也对历史的沧桑变迁充满了感慨,在游览汴河时,诗人被眼前的景象所触动,联想到古今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于是创作了这首诗,通过描绘秦淮河畔与汴京的繁华与沧桑,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现实的无奈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