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宵烛下闻裁胜,何处花前遇踏青。的释义

小星10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杂感

唐·李商隐

连宵烛下闻裁胜,何处花前遇踏青。

春色撩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窗棂。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他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曲折,给人以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联想,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仕途不顺,但其文学成就颇高,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连续几夜在烛光下听闻人们忙着裁剪春胜(古代立春时节的一种装饰物),却不知在哪片花丛前能遇到踏青归来的游人,春色如此迷人,让人难以入眠,直到月光移动,花影悄悄爬上了窗棂。

释义

“连宵烛下闻裁胜”描绘了立春时节,人们夜晚在烛光下忙碌地制作春胜的景象,反映了节日的喜庆氛围。“何处花前遇踏青”则表达了诗人对春日踏青景象的向往与寻觅,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春色撩人眠不得”直接抒发了诗人因春色之美而难以入眠的情感。“月移花影上窗棂”则以静谧的夜景收尾,展现了春夜的宁静与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描绘立春时节的民俗活动(裁胜)和踏青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前两句通过“连宵烛下”与“何处花前”的对比,既表现了节日的热闹,又流露出诗人对春日美景的寻觅与期待,后两句则通过“春色撩人眠不得”和“月移花影上窗棂”的细腻描写,将诗人因春色之美而难以入眠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展现了春夜的静谧与美好,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是李商隐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较为困顿的时期,尽管身处逆境,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并未减少,立春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诗人通过描绘这一时节的民俗活动和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希望,诗中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