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昧不落作麽会,会得依前堕野狐。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不落不昧

宋·释宗杲

不昧不落作麽会,会得依前堕野狐。

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

作者简介

释宗杲(1089年-1163年),字昙晦,号妙喜,是宋代著名的禅宗高僧,临济宗杨岐派的重要传人,他生于福建泉州,自幼聪颖好学,后出家为僧,遍访名山大德,最终得法于圆悟克勤禅师,宗杲禅师以弘扬禅宗、接引后学为己任,其禅法深邃,影响深远,被誉为“临济中兴之祖”,他不仅在禅宗内部有着极高的声望,还曾受到宋高宗、孝宗等皇帝的敬重,多次被召入宫中说法。

译文

不迷惑也不堕落,如何去领悟呢?如果领悟了却仍然执着于表象,那就如同落入了野狐禅的陷阱,在千峰之巅,没有任何束缚,于万象丛中,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释义

“不昧不落”指的是不迷惑于外物,不堕落于世俗;“作麽会”是禅宗用语,意为如何领悟;“会得依前堕野狐”则是指即使有所领悟,如果仍然执着于表象或形式,就会陷入错误的修行道路,如同野狐禅一般;“千峰顶上无拘束,万象丛中得自由”则表达了禅师超脱世俗、自在无碍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是释宗杲禅师对禅宗修行的一种深刻体悟和表达,前两句通过设问的方式,提出了一个关于禅宗修行的关键问题:如何做到不迷惑、不堕落,并真正领悟禅的真谛?禅师指出,如果仅仅停留在表面的领悟上,而未能深入内心、超越表象,那么就会陷入野狐禅的误区,后两句则描绘了禅师所追求的境界:在千峰之巅,万象丛中,他感受到了真正的自由和超脱,不再受任何束缚和限制,这种境界是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也是禅师对禅宗修行的一种深刻体悟和表达。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释宗杲禅师的修行经历有关,作为一位禅宗高僧,宗杲禅师在修行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禅宗修行的艰辛和不易,他深知,要想真正领悟禅的真谛,就必须超越表象、深入内心,他通过这首诗来表达了自己对禅宗修行的深刻体悟和追求,这首诗也可能是在向弟子们传授禅宗修行的法门和要领,提醒他们要避免陷入野狐禅的误区,追求真正的自由和超脱。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