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莲
唐·丁鹤年
污泥生藕最堪珍,一掬真堪敌万金。
莲子摘来心自苦,更饶不断藕中丝。
作者及朝代
作者:丁鹤年
朝代:元末明初
作者简介
丁鹤年,字永庚,号友鹤山人,回族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生于元末乱世,历经战乱流离,对民生疾苦有深刻体会,其诗作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风格沉郁顿挫,语言质朴自然,丁鹤年不仅在文学上有深厚造诣,还擅长书法,是当时的文化名人。
译文
污浊的泥土中生长的莲藕最为珍贵,一捧莲藕的价值可抵万金,摘下的莲子内心自带苦涩,而莲藕中更是缠绕着不断的细丝。
释义
这首诗以莲藕为题材,通过描绘莲藕的生长环境和特性,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首句“污泥生藕最堪珍”点明莲藕虽生于污浊之中,却具有极高的价值;次句“一掬真堪敌万金”进一步强调其珍贵;三句“莲子摘来心自苦”以莲子之苦象征内心的坚韧与牺牲;末句“更饶不断藕中丝”则借藕丝不断比喻情感的深厚与坚韧不拔。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莲藕的特性和价值,同时寓含了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比莲藕的生长环境与其价值,赞美了那些在恶劣环境中依然能保持高洁品质的人,莲子之苦和藕丝之不断,既是对莲藕特性的真实描绘,也是对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精神的象征,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创作背景
丁鹤年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诗人通过描绘莲藕这一常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植物,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忧虑和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在污浊的环境中,莲藕依然能生长出珍贵的果实,这既是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人性中美好品质的肯定,莲子之苦和藕丝之不断也反映了诗人在逆境中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丁鹤年的这首《莲》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之美的佳作,更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哲理诗,它通过对莲藕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向往和对坚韧不拔精神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