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芳越女斗蛾眉,颜色如花镜里窥。
新妆荡舟波渺渺,不知何处逐风流。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采芳越女斗蛾眉,颜色如花镜里窥”出自此诗的第二联后半句与第三联,为便于分析,我列出了整首诗,但主要聚焦于您提供的关键词所在的联句。)
作者及朝代
作者:王昌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李白、高适、王之涣等人齐名,被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作以边塞诗和宫怨诗最为著名,风格雄浑豪放,情感深沉,对后世影响深远。
译文
(针对您提供的关键词部分)
采莲的少女们竞相展示着她们细长的眉毛,容颜美丽得就像是从镜子里窥见的鲜花一般。
释义
这两句诗描绘了采莲少女们的美丽与青春活力,她们不仅外貌出众,如同镜中盛开的花朵,而且通过“斗蛾眉”这一细节,展现了她们之间的活泼与竞争,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
赏析
王昌龄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采莲女的青春美貌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特别是“采芳越女斗蛾眉,颜色如花镜里窥”两句,既展现了少女的娇美,又通过“斗蛾眉”这一动作,暗示了她们之间的纯真友谊与微妙的竞争心态,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鲜活。“颜色如花镜里窥”一句,用镜中花来比喻少女的容颜,既形象又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创作背景
王昌龄的《采莲曲》创作于唐代,这一时期社会相对稳定,文化繁荣,诗歌创作尤为兴盛,王昌龄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将自然美景与人物情感巧妙结合,创作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采莲曲》便是其中之一,它通过对采莲女的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风土人情和少女的青春活力,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注重意境营造和人物刻画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