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其中涉及关键词的句子(虽非直接连续出现,但意境相符):
雄关重锁三秦地,(意境化用)
隘道曾摧六国师。(意境化用,结合“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等句可感其意)
作者及朝代
作者:张养浩(1269年—1329年)
朝代:元代
作者简介
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又称齐东野人,元代著名文学家、散曲家、政治家,他历任县尹、监察御史、礼部尚书等职,以直言敢谏著称,其诗文兼擅,风格豪放,散曲作品尤为著名,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整首诗译文,非单独针对关键词句)
群峰众峦像是在这里汇聚,大浪巨涛像是在这里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潼关地势坚固,遥望古都长安,思绪起起伏伏,令人很不放心,途经秦汉故地,想起那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
释义
雄关重锁三秦地:意指潼关地势险要,如同重锁一般守护着关中平原(三秦之地)。
隘道曾摧六国师:暗指潼关所在的隘道曾让六国军队望而生畏,难以逾越,甚至在此受挫。
(注:这两句并非原诗直接表述,但结合原诗意境,可理解为对潼关险要的描绘和历史的回顾。)
赏析
张养浩的《潼关怀古》以潼关为题材,通过描绘潼关的险要地势和历史变迁,表达了对历史兴衰和百姓苦难的深刻思考,诗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生动描绘了潼关的壮丽景色和险峻地势,而“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则揭示了历史沧桑和世事无常,最后两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更是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中百姓无论在国家兴盛还是衰亡时都承受苦难的现实。
创作背景
张养浩在仕途上曾多次担任要职,对民间疾苦有深刻了解,他游历至潼关时,被这里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底蕴所触动,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潼关怀古》,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潼关险要的赞美,更蕴含了对历史兴衰和百姓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