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目:《秋雨感怀》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细雨班班珠溅泪,苦寒戚戚玉消肌。
孤灯寂寂人难寐,冷月娟娟夜未央。
落叶萧萧风扫地,残花点点露沾衣。
相思缕缕情难断,独坐幽幽意转迷。
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她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夫妻和顺,然而金兵入据中原后,流落南方,境遇孤苦,李清照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则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译文
细雨绵绵如同珍珠般洒落,仿佛带着泪水;寒冷的天气让人感到肌肤都在消瘦,孤独的灯光下,人难以入眠;清冷的月光下,夜还未央,落叶在风中萧萧飘落,如同扫地一般;残花点点,露水沾湿了衣裳,相思之情缕缕不断,难以割舍;独自坐着,心意愈发迷茫。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雨、寒风、落叶、残花等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凄凉和相思之苦,细雨如珠,带着泪水般的哀愁;苦寒戚戚,让人肌肤消瘦,形象地描绘了秋雨的凄冷和诗人内心的悲凉,孤灯寂寂,冷月娟娟,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孤寂和诗人难以入眠的愁绪,落叶萧萧,残花点点,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生命的凋零,更加深了诗人的哀愁,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相思之苦和迷茫之意。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雨的凄冷和诗人内心的悲凉,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孤独、凄凉和相思之苦,诗人在用词上也十分讲究,如“班班”、“戚戚”、“寂寂”、“娟娟”等叠词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也更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清照流落南方、境遇孤苦的时期,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去世等种种不幸,生活陷入了极度的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她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内心的哀愁和相思之苦,这首诗正是她在这一时期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她在困境中的孤独、凄凉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