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时醉向金銮脱,只恐高家力士嗔。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题李白墓

唐·杜牧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几时醉向金銮脱,只恐高家力士嗔。

作者及朝代

杜牧,唐代诗人,生活在晚唐时期(约公元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之一,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

作者简介

杜牧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杜佑曾为宰相,父亲杜从郁也曾任官,杜牧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早年曾游历四方,增长见识,他的文学创作广泛涉及诗歌、散文、辞赋等多个领域,尤其以诗歌成就最高,风格独特,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也有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

译文

在采石矶附近的江边,李白的坟墓静静地矗立着,周围的田野上长满了无边无际的野草,与天边相连,可怜那埋藏在荒凉坟墓中的枯骨,曾经写出了惊天动地的诗文,自古以来诗人大多命运多舛,但其中最为沦落的恐怕要数李白了,他几时曾在金銮殿上喝醉了酒,脱靴傲视权贵,只恐怕连高力士这样的宦官也对他心生怨恨。

释义

这首诗是杜牧凭吊李白墓时所作,通过对李白墓地的描绘,表达了对李白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同情与感慨,诗中“几时醉向金銮脱,只恐高家力士嗔”两句,更是直接点出了李白因傲岸不羁、得罪权贵而最终沦落的命运。

赏析

这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有序,情感表达深沉而真挚,首联以李白墓地的荒凉景象开篇,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颔联则通过对比李白生前的辉煌与死后的凄凉,突出了诗人命运的悲剧性;颈联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多薄命的普遍现象,并指出李白是其中最为沦落的代表;尾联则以李白在金銮殿上醉后脱靴的典故作结,既展现了李白的傲岸不羁,又暗示了他得罪权贵、最终沦落的命运,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游历江南时,凭吊李白墓时所作,当时杜牧正值青年时期,对李白的才华和命运有着深刻的同情与感慨,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李白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同情与惋惜,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许多有才华的人往往因为得罪权贵而遭遇不幸,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深刻批判和对理想人生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