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知祸水皆堪戒,岂特当时秪灭刘。的意思及出处

小编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咏史·汉宫

唐·李商隐

北地虽夸上林苑,

南山犹自绕皇州。

须知祸水皆堪戒,

岂特当时秪灭刘。

作者及朝代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生活在公元813年至858年之间,他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爱情诗和无题诗著称,但其咏史诗也颇受后世赞誉,作品多抒发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的批判。

作者简介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的家庭虽出身于小官僚世家,但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才华横溢,却一生郁郁不得志,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后虽得令狐楚赏识,但仕途依然坎坷,他的诗歌情感深沉,构思新奇,语言优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北方的上林苑虽然被夸赞为皇家园林的典范,

但南面的终南山依旧环绕着长安城。

要知道,那些导致国家灭亡的“祸水”(通常指红颜祸水)都应当警惕,

难道仅仅是因为当时的红颜祸水只导致了汉朝的灭亡吗?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北方的皇家园林(上林苑)和南方的自然屏障(终南山),引出对历史上红颜祸水导致国家灭亡的深刻反思,诗人指出,历史上的“祸水”现象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的,应当引起人们的警惕和反思。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现实的批判,通过“北地”与“南山”的对比,诗人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进而引出对“祸水”现象的深刻反思,诗人认为,历史上的红颜祸水并非仅仅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它们都是导致国家灭亡的重要因素,这种反思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对现实具有警示作用。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晚唐时期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晚唐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国家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李商隐作为一位有识之士,深感忧虑和不满,他通过这首诗,借古讽今,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思,他希望通过揭示历史上的红颜祸水现象,引起人们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从而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李商隐的这首《咏史·汉宫》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咏史诗,更是一首反映晚唐社会现实、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佳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