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成东海终难料,欲锢南山最可悲。出自哪首诗?

春秋11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叹世

朝代:清代

作者:金圣叹

人生如戏满荒唐,又成东海终难料。

欲锢南山最可悲,功名富贵尽浮云。

作者简介

金圣叹(1608年—1661年),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自称泐庵法师、岱庵、蒙叟、隐姓、中泠子、老金等,江苏苏州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

译文

人生如同一场荒唐的戏剧,最终如同东海之水难以预料其变化,想要将自身固定在南山之上,这种想法最为可悲,因为功名利禄和富贵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释义

人生如戏满荒唐:人生如同一场充满荒诞的戏剧。

又成东海终难料:最终如同东海之水,难以预料其变化,暗指人生的无常和不可预测。

欲锢南山最可悲:想要将自己固定在南山之上,比喻追求永恒不变,但实则无法实现,因此最为可悲。

功名富贵尽浮云:功名利禄和富贵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

赏析

这首诗是金圣叹对人生的深刻感慨和反思,首句“人生如戏满荒唐”以戏剧比喻人生,揭示了人生的荒诞和无常,次句“又成东海终难料”进一步强调了人生的不可预测性,如同东海之水,难以捉摸,第三句“欲锢南山最可悲”则表达了诗人对追求永恒不变的悲叹,因为人生无常,任何试图固定不变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末句“功名富贵尽浮云”则是对功名利禄和富贵的否定,认为它们不过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不值得过分追求。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脱态度,通过对比和比喻,诗人将人生的无常、荒诞和虚无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永恒不变的悲叹。

创作背景

金圣叹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巨变,他一生未得志,晚年因“哭庙案”而被杀,在这样的背景下,金圣叹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这首诗正是他在对人生进行深刻反思后所创作的,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无常、荒诞和虚无的感慨,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永恒不变的悲叹,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金圣叹对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脱态度,以及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无奈和批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