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蛛丝虫网日凋坏
唐·李商隐
蛛丝虫网日凋坏,赏者何人护者谁。
风露凄凄秋欲半,星河寥落晓光微。
野亭吟罢无归处,古寺钟鸣有去时。
一掬寒灯梦里泪,伤心不似在天涯。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作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蛛网和虫丝日渐朽坏,又有谁来欣赏和保护它们呢?秋风露水凄凉,秋天已近过半,星河稀疏,晨光微弱,在野外的亭子中吟咏完毕,却无处可归,只听得古寺的钟声响起,知道是该离去的时候了,在寒灯下捧起一把泪水,梦中的伤心并不亚于身处天涯海角的孤独。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蛛网虫丝的凋零、秋风的凄凉、星河的寥落等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诗人感叹自己如同这些被遗忘的蛛网和虫丝一样,无人欣赏,无人保护,只能在秋风中凋零,他也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归处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凋零与凄凉,进而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首联“蛛丝虫网日凋坏,赏者何人护者谁”直接点题,以蛛网和虫丝的凋零引出诗人的孤独感受,颔联和颈联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凄凉与孤独,星河寥落、晨光微弱、野亭无人、古寺钟鸣等景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尾联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伤心与无奈,以寒灯下的泪水作为情感的爆发点,将全诗推向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他一生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仕途坎坷,生活漂泊不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诗中的蛛网虫丝、秋风露水、星河寥落等景象都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写照,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诗也体现了李商隐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的特点,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