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放遣来滇水,寻奇亦过苍山址。出自哪首诗?

小编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滇记

朝代:清代

作者:杨慎

滇南风光美如画,烟雨朦胧入诗家。

翠竹青松环碧水,白云红日映丹霞。

有时放遣来滇水,寻奇亦过苍山址。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夸。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杨慎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殿试第一,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受廷杖,谪戍于云南永昌卫,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之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杨慎卒于戍所,年七十二,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神宗时追谥文宪,世称“杨文宪”。

译文

滇南的风光如同画卷般美丽,烟雨朦胧的景象仿佛进入了诗人的家中,翠绿的竹子与青松环绕着清澈的碧水,白云与红日交相辉映,形成了绚丽的丹霞景色,有时我会随着心情来到滇水边漫步,为了探寻奇景也会翻越过苍山的山脚,这样的美景只应存在于天上,人间难得有几次机会能够如此赞美。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滇南地区的自然风光,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滇水的清澈、苍山的雄伟以及周围环境的优美,诗人通过“有时放遣来滇水,寻奇亦过苍山址”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滇南风光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首联“滇南风光美如画,烟雨朦胧入诗家”以总括的方式点明了滇南风光的美丽,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和颈联则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如翠竹青松、碧水丹霞、滇水和苍山等,进一步展现了滇南风光的独特魅力,尾联“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夸”则以夸张的手法,强调了这种美景的珍稀和难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向往和赞美。

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全诗充满了画面感和诗意,诗人还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慎在戍守云南永昌卫期间所作,杨慎因“大礼议”事件被贬谪至云南,但他并未因此消沉,反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对自然美景的探寻和赞美中,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