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寿亭侯庙
朝代:清代
作者:王闿运
寿亭侯庙苍山傍,金生画壁真擅场。
古木参天遮日影,清风拂面送花香。
英雄已去空留庙,忠义长存永流芳。
凭吊前贤思往事,不禁感慨入诗章。
作者简介
王闿运(1833年—1916年),字壬秋,又字壬父、湘绮,号湘绮楼主,湖南湘潭人,晚清经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他早年曾入曾国藩幕府,后主讲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衡阳石鼓书院,门生众多,影响甚广,王闿运在经学、史学、文学、教育学等方面均有建树,尤其在文学创作上,他主张复古,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是晚清重要的文学流派“湘绮派”的创始人。
译文
寿亭侯庙坐落在苍翠的山旁,金生的壁画技艺真是超群无双,古老的树木高耸入云遮挡了日光,清风轻轻吹过带来了阵阵花香,英雄关羽已经离去只留下这座庙宇,但他的忠义精神却永远流传,我凭吊着前贤的往事,不禁感慨万千,这些情感都化作了诗中的篇章。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寿亭侯庙(关羽庙)的壮丽景色和关羽的忠义精神,首联点明庙宇的位置和壁画的精美;颔联通过描绘古木参天、清风拂面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颈联则直接表达对关羽英雄事迹和忠义精神的赞美;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凭吊前贤、感慨往事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寿亭侯庙的景色时,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使得庙宇的壮丽景色和关羽的忠义精神跃然纸上,诗人在表达情感时也显得深沉而真挚,通过对前贤的凭吊和对往事的感慨,表达了对关羽忠义精神的敬仰和怀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王闿运在晚清时期是一位重要的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对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见解,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寿亭侯庙时所作,通过对庙宇景色和关羽忠义精神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敬仰和怀念,这首诗也反映了王闿运对于英雄主义和忠义精神的重视和推崇,这与他个人的价值观和文学主张是一致的。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诗中的“金生”可能指的是某位擅长壁画的艺术家,但在历史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与寿亭侯庙相关的“金生”壁画艺术家,因此这里的“金生”可能只是诗人为了表达壁画技艺高超而虚构的人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