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别付召公
唐·刘禹锡
南国甘棠付召公,新衔兼掌一方戎。
海云初敛朝阳色,江树微含夜露容。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琴筒。
今朝此会应难再,别后相思几处同。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不羁之作,也有清新自然之篇,刘禹锡在政治上也有所建树,曾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遭贬谪多年,但其文学成就和人格魅力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译文
在南国,甘棠树下的召公即将启程,他新获任命,兼任一方军事长官,海上的云雾刚刚散去,朝阳初露光芒,江边的树木微微挂着夜露,显得格外清新,我很高兴能与这位老朋友一同在朝廷任职,打算买来春酒,共饮于琴筒旁,一醉方休,但今日之会,恐怕难以再有,离别之后,我们各自相思,不知会在何处重逢。
释义
南国甘棠付召公:甘棠树象征美德,此处借指召公(即被赠别之人),表达对其品德的赞美,南国,泛指南方地区。
新衔兼掌一方戎:新衔,指新的官职;兼掌一方戎,指兼任某地的军事长官。
海云初敛朝阳色:形容清晨时分,海上的云雾散去,朝阳初升的美景。
江树微含夜露容:描绘江边树木在清晨时分,仍挂着夜露的清新景象。
喜得故人同待诏:与老朋友一同在朝廷任职,感到非常高兴。
拟沽春酒醉琴筒:打算买来春酒,与友人共饮,并在琴筒旁畅饮至醉。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为送别友人付召公而作,诗中充满了对友人的赞美和不舍之情,首联以甘棠树象征召公的品德,表达了对他的敬仰;颔联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为送别场景增添了几分诗意;颈联则直接表达了与友人共饮春酒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尾联则流露出离别后的相思之情,以及对重逢的期盼,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刘禹锡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真挚的情感世界。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刘禹锡在朝廷任职期间,与付召公共事并结下深厚友谊有关,在唐代,文人之间的交往频繁,诗歌成为他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刘禹锡与付召公可能因共同的政治理想或文学兴趣而结缘,当付召公因工作需要调任他方时,刘禹锡便以诗相赠,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唐代文人交往文化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