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杜荀鹤
岩壁渔矶入翠梧,水声松韵似琴书。
长鑱委地黄精老,时有寒猿啸砚山。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晚唐著名诗人,他出身贫寒,但自幼好学,才华横溢,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山林隐逸生活的向往,他的作品在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岩石峭壁间,渔矶(捕鱼的石台)与翠绿的梧桐树相映成趣,潺潺的水声和阵阵的松涛仿佛是大自然的琴声和书卷,长长的锄头被随意地丢弃在地上,黄精(一种草本植物,古人认为有滋补功效)已经长得十分老迈,时不时地,还能听到寒冷的猿猴在砚山(地名或象征性的山名)上发出凄厉的啸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时的宁静生活,前两句通过“岩壁渔矶”、“水声松韵”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清幽与和谐,仿佛是大自然为诗人提供了一处远离尘嚣的读书弹琴之地,后两句则通过“长鑱委地”、“黄精老”等细节,暗示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淡泊态度,以及“时有寒猿啸”的凄清之音,增添了整首诗的孤寂与深远之感。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脱俗的山居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山林隐逸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中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特别是“长鑱委地黄精老”一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农耕生活的淡然处之,又隐含了对时间流逝、生命老去的感慨,而“时有寒猿啸砚山”的结尾,更是以猿啸的凄厉之音,为全诗增添了一抹哀愁与悲凉。
创作背景
杜荀鹤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贫困潦倒,他曾在山林间隐居多年,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很可能就是他在隐居期间所作,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逃避,以及对山林隐逸生活的无限向往,诗中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生、时间、生命等深刻问题的思考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