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瑶台月·中秋
宋·晏殊
玉案清光纷似雪,仙槎来下庆云阙。
玉京瑶馆影参差,瑞霭祥烟凝绛节。
玉案纷擎枣似瓜,雕盘复进苍麟脯。
广寒宫殿路迢迢,桂影扶疏香满袖。
作者及朝代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词人,他自幼聪颖好学,十四岁即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后官至宰相,晏殊的词作清新婉约,情感细腻,多描写富贵闲适的生活,以及离别相思之情,是北宋词坛的领袖人物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译文
玉制的桌案上,清冷的月光如同纷飞的雪花,仿佛有仙槎从庆云缭绕的天宫降临,玉京瑶馆的影子错落有致,吉祥的云雾和香烟凝聚在红色的节杖上,桌上摆满了如同瓜果般大小的枣子,雕花的盘子里又端上了珍贵的苍麟脯(一种珍贵的肉食),通往广寒宫的道路遥远而漫长,桂花树的影子稀疏有致,香气盈满了衣袖。
释义
本诗描绘了中秋佳节时,宫廷中庆祝的盛况,玉案、仙槎、玉京瑶馆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仙境般的氛围,枣似瓜、苍麟脯等美食,则展现了节日的丰盛与奢华,而广寒宫、桂影等,则是对月亮及其神话传说的美好联想,增添了节日的浪漫色彩。
赏析
晏殊的这首《瑶台月·中秋》以中秋佳节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宫廷庆祝中秋的盛况,诗中既有对仙境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生活的满足与享受,玉案、仙槎、玉京瑶馆等意象,不仅描绘出宫廷的富丽堂皇,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枣似瓜、苍麟脯等美食的描绘,则让人感受到节日的喜庆与热闹,广寒宫、桂影等意象,则是对月亮及其神话传说的美好联想,使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与神秘的气息。
创作背景
这首《瑶台月·中秋》是晏殊在中秋佳节时所作,用以描绘宫廷中庆祝中秋的盛况,作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晏殊的生活富足而安逸,他善于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享受,在中秋这个团圆的日子里,他通过描绘宫廷中的庆祝场景,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的祝愿,诗中的仙境意象和月亮神话,也寄托了诗人对超凡脱俗、美好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