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迹杳茫何处问,禅林潇洒此时留。的意思及出处

生辉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

朝代:唐代

作者:皎然

幻迹杳茫何处问,禅林潇洒此时留。

白云深处无人识,独坐松风兴自幽。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今浙江吴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法号皎然,皎然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名人交往密切,其诗作风格清丽闲淡,多写山水田园和佛家禅理,是唐代诗僧中的杰出代表。

译文

幻化的踪迹渺茫难寻,向何处去询问它的所在?此刻我留在这潇洒的禅林之中,白云缭绕的深处无人知晓我的踪迹,我独坐在松树下,听着松风,心境自然变得清幽。

释义

“幻迹杳茫何处问”表达了诗人对世间虚幻事物的追寻与迷茫,幻迹指难以捉摸、变幻无常的事物,杳茫则形容其遥远而难以寻觅;“禅林潇洒此时留”则转而描写诗人在禅林中的洒脱与自在,禅林象征着心灵的归宿和精神的净土,潇洒则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白云深处无人识,独坐松风兴自幽”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隐居山林的清幽生活,白云深处、独坐松风,都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物我两忘的意境。

赏析

这首诗是皎然山居生活的写照,通过描绘幻迹的渺茫、禅林的潇洒以及白云深处的清幽,展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诗中“幻迹杳茫”与“禅林潇洒”形成鲜明对比,前者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虚幻的深刻认识,后者则体现了他在禅林中获得的内心宁静与自在,后两句“白云深处无人识,独坐松风兴自幽”则以景寓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物我两忘的高远情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是皎然诗歌风格的典型体现。

创作背景

皎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寺庙中度过,他热爱自然,崇尚禅理,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脱,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山居期间,面对清幽的自然环境,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自己的山居生活,皎然表达了对世俗虚幻的深刻认识和对禅林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同时也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物我两忘的高尚情操。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