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福庭
朝代:清代
作者: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
竹苞未剪山虽幽,福庭胜概难穷搜。
楼台错落烟霞起,花木葱茏日月流。
仙境岂应尘世有,圣恩长与物华留。
凭栏无限逍遥意,吟赏风光乐未休。
作者简介
爱新觉罗·弘历,即清朝乾隆皇帝(1711年-1799年),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训政三年,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最久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的顶峰,他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擅长诗文书画,留下了大量的诗作和书法作品。
译文
竹林茂盛未经修剪,山峦幽静深远,福庭的美景难以完全探寻,楼台错落有致,仿佛烟霞缭绕,花木葱茏茂盛,日月仿佛在这里缓缓流淌,这样的仙境本不应存在于尘世之中,而圣上的恩泽却让它与世间美好的事物一同长存,我凭栏远眺,心中充满了无限的逍遥自在,吟咏欣赏这风光美景,快乐无穷无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福庭(可能指某处皇家园林或宫殿)的优美景色,通过竹林的茂盛、山峦的幽静、楼台的错落、花木的葱茏等细节,展现了自然与人工的和谐之美,诗人也表达了对圣恩浩荡、仙境人间的感慨,以及自己在此美景中逍遥自在、快乐无比的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福庭的胜景,通过自然与人文景观的交融,展现了乾隆皇帝对美的追求和赞美,诗中“竹苞未剪山虽幽”一句,既表现了竹林的茂盛和山峦的幽静,又暗示了自然之美无需过多雕琢,即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而“楼台错落烟霞起,花木葱茏日月流”则通过楼台与烟霞、花木与日月的对比,进一步突出了福庭的仙境般的美景,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圣恩的感激和对美景的无限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乾隆皇帝在游览某处皇家园林或宫殿时所作,作为一位热爱自然和艺术的皇帝,乾隆帝经常游历各地,欣赏美景,并以此为灵感创作了大量的诗作,这首诗通过对福庭美景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乾隆帝对美的追求和赞美,也表达了他对圣恩浩荡、国家繁荣昌盛的自豪和感激之情,这首诗也反映了乾隆时期清朝社会的繁荣和稳定,以及皇帝对文化艺术的重视和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