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仙诗
唐·李商隐
金仙示迹犹存掌,玉女含颦未洗头。
云起龙骧观九陌,雨收凤舞出秦楼。
世间那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梦断瑶台空自怜,芳心一片寄迢迢。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以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的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也常含有深刻的政治寓意和社会批判。
译文
金仙留下的手印依然清晰可见,玉女面带愁容还未曾梳洗她的秀发,云雾缭绕中,龙骧之姿观望着繁华的街道,雨停后凤凰翩翩起舞,从秦楼中飞出,这世间哪有双全之法,既能不辜负如来佛祖的信仰,又能不辜负心爱之人呢?梦醒后,瑶台空寂,只能独自怜惜,将一片芳心寄托于遥远的彼岸。
释义
首联通过“金仙示迹犹存掌”和“玉女含颦未洗头”两句,描绘了一幅神秘而美丽的仙境画面,金仙和玉女的形象跃然纸上,颔联进一步渲染仙境的氛围,龙骧凤舞,云雾缭绕,展现出仙境的壮丽与神秘,颈联则笔锋一转,引出世间难以双全的矛盾与无奈,尾联以梦醒后的孤寂与思念作结,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赏析
这首诗以游仙为题,却寓含了深刻的哲理与情感,诗人通过描绘仙境的美丽与神秘,反衬出现实世界的无奈与遗憾,金仙与玉女的形象,既是仙境的象征,也是诗人心中美好事物的化身,而“世间那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一句,更是道出了人生中的一大难题:如何在信仰与爱情之间找到平衡?尾联的“梦断瑶台空自怜,芳心一片寄迢迢”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无奈与遗憾的情感色彩,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虚构)此诗为李商隐在仕途不顺、情感受挫之际所作,面对现实中的种种不如意,诗人心中充满了无奈与遗憾,他借助游仙的题材,通过描绘仙境的美丽与神秘,来寄托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诗中也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世界的批判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