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墙有意延芳草,太液无声涨碧霖。的解释

春秋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宫词

唐·王建

宫墙有意延芳草,太液无声涨碧霖。

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

作者简介

王建(约767年-约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府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当时颇负盛名,其诗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今存有《王建集》八卷、《王建宫词》一卷。

译文

宫墙有意地让芳草蔓延开来,太液池的水悄无声息地涨满了碧绿的雨水,春色撩人,让人难以入睡,月光移动,花影爬上了栏杆。

释义

宫墙有意延芳草:宫墙仿佛有意让芳草蔓延,象征着宫廷中的春意盎然,也隐含着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

太液无声涨碧霖:太液池的水在无声中涨满,碧绿的雨水(此处“碧霖”或可理解为春雨使池水更显碧绿)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也暗示着宫廷生活的静谧与深邃。

春色恼人眠不得:春色如此迷人,却让人难以入眠,表达了诗人对春色的喜爱与留恋。

月移花影上阑干:月光移动,花影爬上了栏杆,进一步描绘了春夜的静谧与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春夜的景象,通过“宫墙有意延芳草”和“太液无声涨碧霖”两句,展现了宫廷中春意盎然的景象,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后两句“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阑干”则进一步描绘了春夜的静谧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春色的喜爱与留恋,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富有生活气息,是唐代宫词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王建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宫廷生活也充满了变数,在这首诗中,我们却看不到诗人对现实的忧虑与不满,反而感受到了一种宁静与美好,这可能与诗人个人的性格与经历有关,也可能与他在创作这首诗时的心境有关,无论如何,这首诗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唐代宫廷生活与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