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永荇池闲画舫,风清蚕馆入新丝。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夏日闲居

唐·韦应物

日永荇池闲画舫,风清蚕馆入新丝。

阶前树色侵帘翠,竹里禽声透户知。

门巷寂寥人迹少,池塘清浅草痕齐。

闲居自适心无累,静看槐花满路蹊。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夏日漫长,荇菜满池的池塘边,闲置的画舫静静地停泊;清风徐来,蚕室里新织的蚕丝随风飘入,台阶前的树木绿意盎然,翠绿的树影侵入窗帘;竹林深处,鸟鸣声透过门户传来,清晰可闻,门巷寂静空旷,人迹罕至;池塘水浅,草色齐整,我闲居于此,心境悠然自得,毫无挂碍;静静地观赏着槐花满路,铺满小径。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夏日闲居时的宁静生活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物的美好与和谐,以及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自在,诗中“日永荇池闲画舫,风清蚕馆入新丝”两句,既描绘了夏日特有的悠闲氛围,又暗示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夏日田园画卷,首联“日永荇池闲画舫,风清蚕馆入新丝”以夏日特有的悠闲景象开篇,既点明了时节,又奠定了全诗闲适的基调,颔联“阶前树色侵帘翠,竹里禽声透户知”通过树影、鸟鸣等细节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幽与宁静,颈联“门巷寂寥人迹少,池塘清浅草痕齐”则通过门巷的寂寥与池塘的清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闲居生活的静谧与自在,尾联“闲居自适心无累,静看槐花满路蹊”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自在,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欣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韦应物晚年闲居时期,韦应物一生仕途坎坷,晚年仕途失意后,他逐渐转向田园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正是他这种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通过描绘夏日闲居的宁静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内心的闲适与自在。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