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醉妨眠挟雨声,碧丛宜看不宜听。全诗是什么?

生辉128个月前

诗词原文

荷叶杯·楚女欲归南浦

唐·温庭筠

楚女欲归南浦,朝云欲度荆门。

搅醉妨眠挟雨声,碧丛宜看不宜听。

玉露滴花轻,愁人起望相思情。

暗有清香转,和烟和雨到江城。

作者及朝代

作者: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词人。

朝代:唐朝

作者简介

温庭筠是晚唐时期杰出的文学家,以词著称,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他的诗词风格浓艳细腻,多写闺情花月,对后世词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温庭筠才思敏捷,但仕途不顺,一生坎坷,多任幕僚之职,他的文学作品在晚唐乃至整个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楚地的女子想要回到南浦,早晨的云雾仿佛要飘过荆门。

雨声搅扰着醉意,妨碍了睡眠,碧绿的荷叶丛适合观赏却不适合聆听雨声。

晶莹的露珠轻轻滴落在花瓣上,忧愁的人起身远望,心中充满了相思之情。

暗香在雨中悄然流转,伴随着烟雾和雨水飘到了江城。

释义

这首词通过描绘楚地女子的归心似箭、雨声对睡眠的干扰、以及雨后荷叶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远方人的思念。“搅醉妨眠挟雨声,碧丛宜看不宜听”两句,以雨声为引子,将视觉与听觉的感受巧妙结合,营造出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赏析

“搅醉妨眠挟雨声”一句,以雨声作为情感的触发点,将诗人的醉意与愁绪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复杂情感,而“碧丛宜看不宜听”则通过对比,强调了荷叶丛在视觉上的美感与听觉上的不适,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愁绪的表达,整首词在描绘自然景致的同时,也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使得作品既有画面感又富有情感深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词可能创作于温庭筠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面对楚地的自然景致,诗人不禁触景生情,想起了远方的亲人或恋人,心中充满了思念与愁绪,雨声作为自然界的声响,成为了诗人情感抒发的媒介,将内心的愁苦与对远方的思念巧妙地融入到了作品之中,荷叶、露珠等自然元素的描绘,也增添了作品的诗意与美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