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川仙馆翠琅玕,荷子携来白鹤山。全诗是什么?

小星11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麟川仙馆翠琅玕

清代:李锴

麟川仙馆翠琅玕,荷子携来白鹤山。

云气半开龙出没,松声忽断鹤飞还。

清泉漱石流花暖,明月穿林照影寒。

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更问武陵源。

作者简介

李锴,清代文学家、诗人,字铁君,号鷇音,辽宁铁岭人,他生于书香门第,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精诗词古文,李锴性格孤傲,不慕功名,一生以诗酒自娱,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其诗文风格独特,清新脱俗,在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译文

麟川仙馆周围翠竹环绕(翠琅玕,指翠竹),友人(荷子)带着我来到白鹤山,山间云雾缭绕,时隐时现,仿佛有龙在其中出没;松涛阵阵,突然中断,只见白鹤振翅飞回,清泉从石上流过,带着花香,温暖而清新;明月穿过树林,映照出斑驳的影子,带着一丝寒意,这里的风光无限好,哪里还需要去寻找那传说中的武陵源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麟川仙馆及其周边白鹤山的自然美景,通过翠竹、云雾、松声、白鹤、清泉、明月等元素,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宁静致远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超脱态度。

赏析

本诗以景起兴,寓情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麟川仙馆与白鹤山的自然风光描绘得如诗如画,首联点题,引出麟川仙馆与白鹤山的关联;颔联通过云气、龙、松声、鹤等意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颈联则以清泉、花、明月、影等自然元素,进一步渲染了这里的清幽与美丽;尾联则以“此地风光无限好,何须更问武陵源”作结,既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美,又暗含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与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锴游历或隐居期间,当他来到麟川仙馆,被其周围的自然风光所深深吸引,于是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描绘自然美景、抒发个人情感的佳作,李锴一生热爱自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思想情感的体现,通过描绘麟川仙馆与白鹤山的美丽风光,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环境的向往与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