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座秋风动紫宸,寝园时祀敕亲臣。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97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谒陵

唐·杜牧

玉座秋风动紫宸,寝园时祀敕亲臣。

松间彩殿金铺地,石上雕栏玉作人。

龙护仙云开霁色,鹤随秋露点朝尘。

陵园寂寞千秋后,谁继前修谒帝宸。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和散文家,他生活在晚唐时期,以诗名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其文章也颇具特色,多针砭时弊,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译文

秋风轻拂着皇宫的玉座,紫宸殿上传来祭祀的命令,皇帝下令亲臣前往寝园祭祀,松树环绕的宫殿中,金色的地砖熠熠生辉,石雕栏杆上雕刻着栩栩如生的玉人,龙形云纹守护着晴朗的天空,仙鹤随着秋露点缀着早晨的尘埃,千秋之后,这陵园将变得寂寞无声,还有谁能继承前人的遗志,前来谒见皇帝的陵寝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皇帝祭祀陵寝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皇家祭祀的庄严与肃穆,诗中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陵园寂寞的感慨,以及对未来能否有人继续这一传统的忧虑。

赏析

这首诗在描绘皇家祭祀场景时,运用了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形象,如“玉座”、“紫宸”、“金铺地”、“玉作人”等,使得整个画面既华丽又庄重,诗中也巧妙地融入了自然元素,如秋风、松树、仙鹤等,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几分灵动与仙气,在表达感慨时,诗人以“陵园寂寞千秋后,谁继前修谒帝宸”作为结尾,既表达了对未来的忧虑,也体现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担任官职期间,有机会参与或目睹皇家祭祀活动,在唐代,皇家祭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不仅体现了皇帝的权威和地位,也承载着对祖先的敬仰和对国家的祈福,杜牧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皇家祭祀的敬畏之情,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历史变迁的感慨,他也可能借此机会,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历史传统的珍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