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递远声秋涧水,竹穿深色夜房灯。的解释

小编8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夜

唐·贾岛

风递远声秋涧水,竹穿深色夜房灯。

寒更数点催人老,月影半庭摇梦醒。

作者简介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文宗时任长江主簿,武宗会昌初,由普州司仓参军迁司户,未受命卒,贾岛作诗以刻苦求工著称,善于雕琢词句,其诗作往往构思新奇,意境幽僻,风格清峭枯寂,在晚唐诗人中颇负盛名。

译文

秋风传递着远处涧水的声响,竹子在夜色中映着房间里的灯光呈现出深深的色泽,寒冷的更声点点催促着人老去,月光洒在庭院中,摇曳着将我从梦中唤醒。

释义

风递远声秋涧水:秋风将远处涧水的声音传递过来。

竹穿深色夜房灯:竹子在夜晚的灯光下呈现出深深的色泽,仿佛穿透了夜色。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夜的静谧画面,首句“风递远声秋涧水”以风声和涧水声开篇,营造出一种秋夜的宁静与深远,次句“竹穿深色夜房灯”则通过竹子和灯光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静谧与幽深,后两句“寒更数点催人老,月影半庭摇梦醒”则通过寒更和月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梦境被打破的无奈。

整首诗在描绘秋夜景象的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诗句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举,他晚年生活贫困,常常在寺庙中借宿,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秋夜,独自一人在寺庙中借宿时,被秋夜的景象所触动,从而写下这首描绘秋夜静谧景象的诗篇,诗中不仅表达了他对秋夜景象的喜爱,也流露出他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