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上秋来境倍佳,附城犹尔况村赊。出自哪首诗?

生辉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宋

作者:赵师秀

溪上秋来境倍佳,附城犹尔况村赊。

黄茅满径风花落,白水当门竹影斜。

半醉半醒游卒业,闲吟闲咏当生涯。

老夫不是寻诗句,自到溪边便到家。

作者简介

赵师秀(约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词人,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诗人,诗学姚合、贾岛,尊姚、贾为“二妙”,编《二妙集》,后亦有人称他姚、贾为“二妙”,他则为“三妙”,作诗笔致清隽,有晚唐风致,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已佚,仅有《清苑斋集》传世。

译文

溪边秋天到来风景更加美好,靠近城市尚且如此,更何况那遥远的村庄呢?黄茅铺满小路,风吹花落,门前溪水清澈,竹影斜映,我半醉半醒地游览,把这当作学习之余的放松,闲吟闲咏成了我的生活方式,我并不是特意来寻找诗句,只是走到溪边,便自然而然地回到了家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溪边秋日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首句点明主题,秋日的溪边风景更佳;次句通过对比,强调了乡村风景的优美;三、四句具体描绘了黄茅、风花、白水、竹影等自然景物,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丽的氛围;五、六句则表达了作者半醉半醒、闲吟闲咏的生活状态;末句则点明主旨,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秋日溪边的美景和作者的闲适生活,诗中通过对比和具体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作者以半醉半醒、闲吟闲咏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赵师秀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代,他并没有被时代的洪流所裹挟,而是选择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这首诗就是他在山居生活中,对秋日溪边美景的描绘和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抒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他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