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水吟
唐·杜荀鹤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谁念为儒逢世难,寂寥灯下不胜愁。
(注:虽然“谁念为儒逢世难,寂寥灯下不胜愁”并非直接出自杜荀鹤明确题为《湘水吟》的作品中,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构想为一首假托杜荀鹤所作的《湘水吟》,以展现这两句诗的意境,杜荀鹤确有《湘中秋日呈所知》等作品反映士人苦楚,但原句中“湘水吟”仅为构建情境所用。)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荀鹤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荀鹤,晚唐著名诗人,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游历四方,后隐居九华山,以诗名世,杜荀鹤的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同情民生疾苦,风格质朴自然,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苦吟诗句,为了寻找最恰当的字眼,不惜耗费巨大心力,又有谁能够理解,作为读书人在这乱世之中遭遇的艰难?独自坐在昏暗的灯光下,心中充满了难以言说的忧愁。
释义
首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极致追求,体现了文学创作的艰辛,后两句“谁念为儒逢世难,寂寥灯下不胜愁”则转而抒发个人感慨,表达了作为士人在动荡时局中的无奈与愁苦。
赏析
这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前两句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文学创作的艰难,后两句则笔锋一转,将个人的遭遇与时代的苦难紧密相连,表达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感受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叹息,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假托此诗为杜荀鹤在晚唐时期所作,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士人阶层普遍面临生存与发展的困境,杜荀鹤作为一位出身贫寒的诗人,对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遭遇有着深刻的体会,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苦吟诗句的场景,以及对读书人遭遇世难的感慨,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也体现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以及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