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拖雨脚连天去,水带离声入梦流。的意思及出处

梦梦88个月前

这首包含关键词“云拖雨脚连天去,水带离声入梦流”的诗句出自宋代诗人晁补之的《临江仙·信州作》,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原文及作者朝代

临江仙·信州作

宋·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偷闲赁得西楼,小屏遮断相思愁,自斟梨花酒,长歌水调愁。

云拖雨脚连天去,水带离声入梦流,明朝又是伤流湫,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作者简介

晁补之(1053年—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 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超逸,戛戛独造,为苏门四学士之一。

译文

被贬谪到这江城,买不起房屋,只好暂且租借西楼居住,小小的屏风遮挡不住相思的愁苦,我自斟自饮梨花酒,吟唱着《水调歌头》来排解忧愁。

乌云拖着雨脚连绵不断向天边飘去,江水带着离别的声音在梦中流淌,明天又是一个令人伤感的雨天,塞外的大雁高高地飞翔,而你却还没有回来,只有一帘风月静静地陪伴着我。

释义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被贬谪后的孤独与愁苦,他借酒消愁,但愁绪却如江水般连绵不绝,云雨连绵、江水带声,更添其内心的凄凉与无奈。

赏析

这首词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词人通过描绘云雨连绵、江水带声的景象,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愁苦与无奈,词中的“偷闲赁得西楼”、“自斟梨花酒”等细节描写,也展现了词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自嘲,整首词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晁补之在被贬谪到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当时他因政治原因被贬谪至此,生活困顿、心情抑郁,在这首词中,他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也展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豁达。

《临江仙·信州作》是晁补之在被贬谪期间创作的一首抒情佳作,它以景寓情、情景交融,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愁苦与无奈,同时也展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豁达,这首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