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感怀
唐·刘沧
青灯耿耿还相伴,白发萧萧只自悲。
凉叶萧萧散雨声,虚堂淅淅掩霜气。
久为客去还惊梦,深掩门闲得掩扉。
明月有情还约我,夜来相见杏花飞。
作者简介
刘沧,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字蕴灵,鲁人(今山东一带),大中八年(854)进士第,调华原尉,迁龙门令,诗风清丽婉约,多抒发个人感慨与人生境遇,有《刘沧集》传世,但今存诗不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交融。
译文
昏黄的油灯依然与我相伴,而我满头白发只能独自悲叹,秋夜的凉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是雨声落下,空旷的厅堂里寒气逼人,长久离家在外,归来后仍时常被梦境中的往事惊醒,深锁的大门让我得以在宁静中掩上心扉,明月似乎对我有情,还约定在夜晚相见,那时杏花纷飞,月色迷人。
释义
此诗描绘了诗人在秋夜中的孤独与感慨,首联“青灯耿耿还相伴,白发萧萧只自悲”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心境,青灯(昏黄的油灯)成为他唯一的伴侣,而白发则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个人的无奈,颔联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凉氛围,颈联转而写到自己长久客居他乡,归来后仍难以释怀过去的经历,内心充满矛盾与挣扎,尾联则以明月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内心的一丝慰藉。
赏析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首联的“青灯耿耿”与“白发萧萧”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颔联的“凉叶萧萧”与“虚堂淅淅”进一步强化了秋夜的凄凉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颈联的“久为客去还惊梦”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深深怀念与无奈,尾联以明月为喻,既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是对人生无常的一种超脱与释然,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刘沧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人生的低谷,或是远离家乡、仕途不顺等困境,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凄凉景象和内心的孤独感受,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超脱,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