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隐逸
唐·王维
栖岩架壑多隐居,楼悬阁转傍青虚。
松间明月长如此,石上清泉自在流。
云外飞鸿时隐现,林间啼鸟任去留。
逍遥不问尘世事,但向深山觅旧游。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王维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岩石上架起屋舍,深谷中多有隐士居住,楼阁悬空,回廊曲折,紧紧依傍着青翠的山峦与虚空,松林间的明月总是这般皎洁明亮,石头上的清泉自由自在地流淌,云外的大雁时隐时现,林间的鸟儿自由啼鸣,来去自如,我逍遥自在,不问尘世之事,只愿在这深山中寻找往日的旧游之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隐士在山间隐居生活的宁静与自在,首联点明主题,栖岩架壑,楼悬阁转,展现了隐士居所的奇特与险峻,同时暗示了隐士超脱尘世的情怀,颔联通过明月与清泉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隐居环境的清幽与和谐,颈联以飞鸿与啼鸟的自由自在,映衬出隐士内心的逍遥与无拘无束,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赏析
此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山居隐逸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隐士的居住环境、生活状态以及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诗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追求心灵自由的高尚情操,诗中的意象丰富而生动,如明月、清泉、飞鸿、啼鸟等,都富有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韵味悠长。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王维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与流离,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更加向往那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隐逸生活,此诗便是在这种心境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隐士在山间隐居的宁静与自在,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中也寄托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憧憬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