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心罗列七十峰,蓬壶散插碧海中。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武夷山

宋·白玉蟾

波心罗列七十峰,

蓬壶散插碧海中。

千仞危崖欹欲堕,

万株古木郁葱茏。

作者及朝代

白玉蟾,南宋时期著名的道士、诗人、书画家,本名葛长庚,字如晦,号海琼子、武夷散人、神霄散吏等,海南琼州人(今海南省琼山市),白玉蟾自幼聪慧,后出家为道士,遍游名山大川,以道法高深、诗文书画皆精而名扬天下,他的诗词风格豪放不羁,意境深远,多描绘自然山水,抒发道家情怀。

作者简介

白玉蟾是南宋道教金丹派南宗五祖之一,对道教文化有着重要贡献,他不仅精通道法,还擅长诗词、书画,是南宋时期文化领域的一位杰出人物,他的诗词作品数量众多,题材广泛,既有对自然山水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探讨,深受后世文人墨客的喜爱。

译文

湖面上罗列着七十多座山峰,

仿佛蓬莱仙岛散落在碧绿的海洋之中。

千仞高的危崖仿佛随时要崩塌,

万棵古树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武夷山的壮丽景色,首句“波心罗列七十峰”以夸张的手法,形容武夷山峰峦众多,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湖面之上,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次句“蓬壶散插碧海中”则运用比喻,将武夷山比作蓬莱仙境,进一步强调了其神秘而迷人的魅力,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危崖和古木,展现了武夷山的险峻与生机。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武夷山的自然美景,诗人通过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将武夷山的山峰、危崖、古木等自然景观刻画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还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这首诗的韵律和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白玉蟾在游历武夷山时,被其壮丽景色所深深吸引,于是创作了这首诗,武夷山作为道教圣地之一,自古以来就吸引着无数文人墨客前来游览和创作,白玉蟾作为一位精通道法的道士和才华横溢的诗人,自然也被武夷山的魅力所吸引,他在游览过程中,被武夷山的山峰、危崖、古木等自然景观所震撼,于是挥毫泼墨,创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武夷山的自然美景,也体现了白玉蟾对道教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