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大学工夫密,理欲先贤体贴来。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知行吟

朝代:宋代

作者:朱熹

知行大学工夫密,理欲先贤体贴来。

格物致知心自明,存诚主敬意无猜。

作者简介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时期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译文

在知行合一的大学之道中,工夫需得细密而深入,

先贤们体贴入微地传授了天理与人欲的分辨。

通过格物致知,内心自然明亮清晰,

心存真诚,主敬守一,意念便无猜疑。

释义

知行大学工夫密:强调在追求学问与道德实践中,工夫(即努力与修炼)必须细致深入,知行合一。

理欲先贤体贴来:指先贤们对天理(即宇宙间的普遍法则)与人欲(即个人的欲望)的分辨,体贴入微地传授给后人。

格物致知心自明:通过格物(研究事物)致知(获得知识),内心自然能够明亮清晰,达到对事物的深刻理解。

存诚主敬意无猜:心存真诚,主敬守一(即保持内心的敬畏与专注),意念便无猜疑,达到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赏析

这首诗是朱熹对知行合一、天理人欲等理学思想的深刻阐述,首句“知行大学工夫密”直接点明了主题,强调了学问与道德实践中工夫的重要性,次句“理欲先贤体贴来”则是对先贤们传授天理人欲分辨的感激与敬仰,后两句则是对如何达到知行合一、内心平和的具体方法进行了阐述,即通过格物致知来明亮内心,通过存诚主敬来消除猜疑。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既体现了朱熹对理学思想的深刻理解,又展现了他对学问与道德实践的执着追求。

创作背景

朱熹生活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思想多元的时代,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致力于传承和发展理学思想,这首诗可能是他在讲学或著书立说的过程中,为了阐述自己的理学观点而创作的,通过这首诗,朱熹表达了自己对知行合一、天理人欲等理学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仰,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