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感
唐·杜荀鹤
积愁自笑蜉蝣世,逐序空吟草木诗。
天阔云闲长自在,风清月白最相宜。
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时。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他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考不第,后曾一度隐居庐山,他的诗作多反映人民疾苦,揭露社会黑暗,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语言通俗易懂,是唐代晚期的重要诗人之一。
译文
我因累积的忧愁而自嘲在这短暂如蜉蝣般的人生中,只是徒劳地吟咏着关于草木的诗篇,天空辽阔,云朵悠闲,这样的自在最为难得;清风徐来,月色皎洁,这样的景致最为相宜,何必再去追问这浮生的种种事情呢?要知道这浮生本身便是一场梦境。
释义
“积愁自笑蜉蝣世”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处短暂人生中的忧愁和自嘲,认为人生短暂如同蜉蝣一般。“逐序空吟草木诗”则指诗人虽然努力创作诗歌,但只是徒劳地吟咏着关于草木的自然景象,未能真正改变现实。“天阔云闲长自在,风清月白最相宜”描绘了诗人向往的自在生活,天空辽阔、云朵悠闲,清风明月,都是最为相宜的景致。“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时”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认为浮生如梦,无需再去追问其中的种种事情。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向往,表达了他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超脱,首联“积愁自笑蜉蝣世,逐序空吟草木诗”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诗歌创作徒劳的感慨,颔联“天阔云闲长自在,风清月白最相宜”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在生活的向往,颈联和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认为浮生如梦,无需再去追问其中的种种事情,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艺术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晚年时期,当时他历经仕途坎坷,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无奈和超脱,以及对自在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