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悼亡友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徒负生平友与师,心惭地下傥能知。
空余旧日书千卷,忍读当时绝命词。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诗人,自幼聪颖,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为应县补诸生,但屡试不第,仕途困顿,后客居四方,以教书为生,黄景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感怀伤世的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集》、《西蠡印稿》。
译文
只辜负了平生交往的师友,心中惭愧如果地下有知他们能否理解,空留下从前读过的千卷书,怎忍心去读当时写的绝命词,端午时节风雨交加天色昏暗,汨罗江上无处凭吊逝去的英灵,石榴花开放时应会笑我,没有酒喝的陶渊明也独自清醒。
释义
首联“徒负生平友与师,心惭地下傥能知”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深愧疚和怀念,觉得自己辜负了师友的期望和教诲,颔联“空余旧日书千卷,忍读当时绝命词”则通过遗物(书籍和绝命词)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悲痛,颈联和尾联则通过端午时节的景象和石榴花的意象,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哀思和对自己孤独处境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是黄景仁为悼念亡友而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首联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愧疚和怀念,颔联通过遗物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情感,使诗人的悲痛之情更加深切,颈联和尾联则通过自然景象和意象的运用,将诗人的哀思和对友人的怀念寄托于其中,使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丰富。
黄景仁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运用意象和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这首诗中,他通过“徒负生平友与师”、“空余旧日书千卷”等意象,生动地表达了自己对亡友的怀念和愧疚之情,他还通过“风雨端阳生晦冥”、“海榴花发应相笑”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将诗人的哀思和对友人的怀念寄托于其中,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景仁在悼念亡友时所作,黄景仁一生仕途困顿,但才华横溢,与许多文人墨客交往密切,他的好友却不幸离世,这使他深感悲痛和愧疚,为了表达对亡友的怀念和哀思,他写下了这首《悼亡友》诗,在这首诗中,他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亡友的深深怀念和愧疚之情,也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