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朝代:宋代
作者:赵师秀
偶寻野趣归来晚,草际萤飞点点光。
路入小桥风露重,人家灯火几疏窗。
作者简介
赵师秀(约1170—1219年),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或灵秀散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其诗宗姚合、贾岛,风格清新自然,擅长五律,亦工七绝,有《赵师秀集》二卷、《清苑斋集》一卷传世。
译文
偶尔为了寻找山野的乐趣而归来得很晚,只见草丛间萤火虫飞舞,闪烁着点点光芒,小路通向一座小桥,那里风露浓重,村庄里人家的灯火在稀疏的窗户前闪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傍晚时分在山间漫步归来所见到的宁静而美丽的景象,首句“偶寻野趣归来晚”点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和归来的时间;次句“草际萤飞点点光”则通过萤火虫的光点,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神秘的氛围,后两句“路入小桥风露重,人家灯火几疏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归途中的所见,小桥、风露、灯火、疏窗,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乡村夜景图。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充满野趣和宁静的乡村夜景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萤火虫的光点、小桥的风露、人家的灯火等景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山野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在艺术手法上,诗人运用了对比和烘托等手法,如“草际萤飞点点光”与“人家灯火几疏窗”之间就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前者是自然之光的闪烁,后者是人间烟火的温暖;而“路入小桥风露重”则通过烘托的手法,进一步突出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和神秘。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赵师秀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描绘乡村夜景的诗,当时,赵师秀身处永嘉(今浙江温州),对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乡村生活有着深厚的感情,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傍晚时分在山间漫步归来所见到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山野生活的向往和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南宋社会的一种宁静而和谐的生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