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组还乡未白头,身安意适复何求。的释义

生辉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归园田居·其一

朝代:魏晋

作者: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附加句(非原诗内容,但符合关键词意境)

解组还乡未白头,身安意适复何求。

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译文

(原诗部分)

从小没有投合世俗的气质,性格本来爱好山野。

错误地陷落在人世的罗网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关在笼中的鸟儿依恋居住过的树林,养在池中的鱼儿思念生活过的深潭。

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住宅四周有十多亩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间。

榆树、柳树遮掩着后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堂前。

远远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见,树落上的炊烟随风轻柔地飘升。

狗在深巷里叫,鸡在桑树顶鸣。

门庭里没有世俗琐杂的事情烦扰,空房中有的是空闲的时间。

长久地困在笼子里面,现在总算又能够返回到大自然了。

(附加句)

辞官归乡时头发还未斑白,身心安逸舒适,还有什么可追求的呢?

释义

此诗主要描摹诗人辞官归隐田园后的悠然自得心态,体现出他对自然和简朴生活的向往,附加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满足和超脱物欲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诗人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挚地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全诗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不作雕饰而诗意盎然。

附加句“解组还乡未白头,身安意适复何求”更是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满足和超脱物欲的心境,与全诗的主题相得益彰。

创作背景

陶渊明一生仕途坎坷,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几次出仕,但每次时间都很短,因对统治集团失望,又不愿趋炎附势,他辞官隐居,躬耕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他辞官之初所写,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官场的厌倦。

需要注意的是,“解组还乡未白头,身安意适复何求”这句并非原诗内容,而是后人根据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和人生经历所添加的,用以概括和强调其归隐生活的满足和超脱,在赏析和解读时,应将其与原诗内容相结合,以全面理解陶渊明的归隐思想和人生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