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幽抱迸难裁,堆叠春愁扫不开。出自哪首诗?

小星8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愁

宋·石象之

无端幽抱迸难裁,堆叠春愁扫不开。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哀。

作者简介

石象之,北宋文学家,生卒年不详,字简夫,新昌(今浙江新昌)人,他学识渊博,擅长诗文,尤其在诗歌创作上有一定造诣,其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与对时局的感慨,虽然他的名气不如同时代的苏轼、黄庭坚等大文豪响亮,但其作品仍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译文

无缘无故的忧郁情怀如泉水般迸发,难以抑制和裁剪;春天的愁绪层层叠叠,仿佛堆积的云雾,无法扫除,都是因为那浮云遮蔽了太阳,使得我望不见长安,心中充满了哀伤。

释义

“无端幽抱迸难裁”描绘了诗人内心突然涌起的、难以言喻的忧郁情感,这种情感如同泉水般喷涌而出,难以控制和裁剪。“堆叠春愁扫不开”则进一步将这种忧郁情感比作春天的愁绪,层层叠叠,难以驱散,后两句“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哀”则借景抒情,以浮云蔽日比喻时局的动荡或个人的遭遇,使得诗人无法看到心中的理想之地(长安在此可象征朝廷或心中的理想),从而引发深深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春愁”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忧郁与哀愁,前两句直接抒发情感,将内心的忧郁比作难以裁剪的泉水,将春天的愁绪比作难以扫除的云雾,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后两句则借景抒情,以浮云蔽日比喻时局的动荡或个人的遭遇,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复杂,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也抒发了个人内心的哀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个人遭遇有关,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文人墨客往往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石象之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可能也感受到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无奈,从而创作了这首《春愁》,诗中通过描绘内心的忧郁和哀愁,表达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