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庭下长无讼,谁伴青堂整日闲。的解释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闲居

唐·白居易

门巷萧条长绿苔,

故将流水引阶来。

大夫庭下长无讼,

谁伴青堂整日闲。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作品包括《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译文

门前巷子里长满了青苔,显得异常萧条,

因此我特意将流水引入到庭院的台阶旁。

作为大夫,我的庭院里长时间没有诉讼案件,

又有谁来陪伴我这清幽的厅堂度过整日的闲暇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场景和心境,首句“门巷萧条长绿苔”通过描绘门前巷子的萧条和青苔的生长,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次句“故将流水引阶来”则表现了诗人为了增添生活情趣,特意将流水引入到庭院的台阶旁,使得整个庭院更加生动、有趣,后两句“大夫庭下长无讼,谁伴青堂整日闲”则直接表达了诗人作为大夫,庭院里长时间没有诉讼案件,生活清闲,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因为没有人来陪伴他度过这整日的闲暇时光。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主题,通过描绘门前巷子的萧条、青苔的生长、流水的引入以及庭院的清闲等细节,展现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状态和心境,诗中语言平易通俗,情感真挚自然,既表现了诗人对清幽生活的喜爱和享受,又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士大夫阶层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心境,即追求清闲、宁静的生活,但又难以摆脱孤独和寂寞的情感困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闲居期间所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到偏远地区任职,在闲居期间,他得以暂时摆脱官场的纷扰和争斗,享受到了清闲、宁静的生活,这种生活虽然安逸,但也带来了孤独和寂寞的情感困扰,他在这首诗中通过描绘闲居时的生活场景和心境,表达了自己对清闲生活的喜爱和享受,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唐代士大夫阶层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心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