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丛台
唐·李商隐
西望丛台百尺间,车轮无角不知还。
一庭明月照孤影,万古青山映旧颜。
往事如烟随梦去,繁华落尽化尘寰。
空余往事思无尽,独倚危栏望远山。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创作的模拟作品,历史上李商隐并无直接以此为主题的诗歌记录。)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含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向西眺望那高达百尺的丛台,车轮没有棱角,却也不懂得回头,一轮明月照亮了庭院中的孤独身影,万古不变的青山映照着旧时的容颜,往事如同烟雾一般随着梦境消散,曾经的繁华落尽,化作了尘埃世界,只留下无尽的回忆让人思索,独自倚靠在危险的栏杆上,遥望远方的山峦。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丛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境遇的感慨,诗中“西望丛台百尺间”描绘了丛台的高大与遥远,“车轮无角不知还”则借车轮无角无法回头的意象,隐喻时光流逝、往事难追的无奈,后两句则进一步渲染了孤独与回忆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繁华的追忆和对现实孤独的深刻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丛台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深刻反思,诗中“车轮无角不知还”一句尤为巧妙,既表达了时光无法倒流的无奈,又隐含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深深眷恋,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模拟之作,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反映了李商隐在某个时期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李商隐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和变故,他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和哲理,这首诗可能就是在某个寂静的夜晚,诗人独自凭栏远眺,心中涌起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时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李商隐对人生、历史和情感的深刻洞察与独特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