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虞举措无过此,天下那消赏罚多。的释义

生辉108个月前

诗词原文

治世吟

宋·邵雍

唐虞举措无过此,天下那消赏罚多。

日月光明天广大,山河壮丽景巍峨。

人心向善应无改,世道安宁自可歌。

千古英名传后世,万民同庆贺时和。

作者及朝代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邵雍一生不仕,隐居苏门山,后定居洛阳,后人称他为“安乐先生”,他精通易学,创立了“先天学”之说,并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作品,邵雍的理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北宋五子之一。

作者简介

邵雍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其精通易学,他一生追求道学,淡泊名利,以教书育人为乐,邵雍的理学思想强调“天人合一”,认为宇宙万物皆由太极演化而来,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社会的和谐,他的诗作也充满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译文

唐尧虞舜的治国举措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天下哪里还需要过多的赏罚呢?日月光明照耀着广阔的天空,山河壮丽景色巍峨壮观,人心向善应该不会有改变,世道安宁自然值得歌颂,千古英名流传后世,万民共同庆贺这和平美好的时代。

释义

这首诗通过赞美唐尧虞舜(古代圣王)的治国举措,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诗中提到,在圣王的治理下,天下安定,赏罚适度,无需过多干预,日月光明、山河壮丽象征着社会的和谐与美好,人心向善、世道安宁则是对社会风气的赞美,作者希望这种美好的社会能够流传千古,为万民所共庆。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赞美和向往,诗中通过对比唐尧虞舜的治国举措与现实的赏罚制度,突出了圣王治国的智慧与高明,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来象征社会的和谐与美好,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表达了对古代圣王的敬仰之情,也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社会的期望。

创作背景

邵雍生活在北宋中期,这是一个社会相对稳定、经济文化繁荣的时期,邵雍也深知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他通过创作这首诗,旨在表达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希望人们能够珍惜眼前的和平与美好,共同努力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首诗不仅反映了邵雍的理学思想,也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