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高山
唐·李白
巉岩万仞渺云端,纵屐凭陵天半看。
飞鸟难逾此绝境,长风直送入云端。
松声远播幽谷静,日影斜照碧峰寒。
欲问浮生何所寄,高山流水是吾欢。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白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但以下分析将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优美,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李白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陡峭的山岩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连,我穿着木屐,勇敢地攀登到半山腰,俯瞰着脚下的世界,飞鸟也难以飞越这险峻的山峰,长风呼啸着将我送入云端,远处松涛阵阵,回荡在幽静的山谷中,夕阳的余晖斜照在碧绿的山峰上,带来一丝寒意,我想问这短暂的人生究竟应该寄托在哪里?或许,高山流水、自然美景才是我真正的归宿和欢乐所在。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攀登高山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巉岩万仞渺云端,纵屐凭陵天半看”直接点出山峰的险峻和高耸,以及诗人勇敢攀登的精神,颔联“飞鸟难逾此绝境,长风直送入云端”进一步强调了山峰的难以逾越和长风的强劲,颈联“松声远播幽谷静,日影斜照碧峰寒”则描绘了山谷的幽静和山峰的寒冷,尾联“欲问浮生何所寄,高山流水是吾欢”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人生归宿的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高山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山峰、长风、松声、日影等自然元素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诗人也通过尾联的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归宿的看法,认为高山流水才是自己真正的欢乐所在,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自然的精神境界。
创作背景
(注:由于此诗为虚构之作,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假设这首诗是李白在某个秋天,独自攀登一座高山时所作,当时,李白正处于人生的低谷期,对世俗的纷扰和人生的无常感到困惑和迷茫,在攀登高山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也体会到了人生的渺小和短暂,他将自己的所见所感融入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也通过这首诗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