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僧细问东坡事,漫道浮生有去来。全诗是什么?

小编98个月前

诗词原文

东坡引

宋·刘过

落日荒郊外,行色愁千态,不似少年时,东望望、西拜拜。

小立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剗尽还生,念此间、多少少年情。

床头空酒瓮,瓶里无新醅,呼僧细问东坡事,漫道浮生有去来。

佳人应怪我,别后疏信息,归去来兮,清梦绕、西湖上。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过(1154年-1206年),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南宋文学家、词人、诗人。

朝代:南宋

作者简介

刘过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与辛弃疾、陆游等人均有交往,他的词风慷慨激昂,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及个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刘过一生未得显达,但才华横溢,诗词作品颇丰,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夕阳西下,荒郊野外,我满心的愁绪千般姿态,已不再是少年时的模样,东张西望,四处拜拜,站在危亭之上,心中的愁恨如同那无边的芳草,即使刈割干净,依然会顽强生长,想起这里,曾有多少少年的情怀与梦想。

床头的空酒瓮,瓶里也没有新酿的酒,呼唤僧人细细询问东坡居士的往事,随意谈论着人生的浮浮沉沉,来来去去,远方的佳人或许会怪我,离别后音信全无,归去吧,归去吧,我的梦魂依旧萦绕在那西湖之上。

释义

本词通过描绘作者在荒郊野外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往昔少年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浮生若梦的感慨,通过询问僧人关于东坡居士(苏轼)的事迹,寄托了作者对前贤的仰慕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以归隐西湖之梦作为情感的寄托,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赏析

本词情感深沉,意境悠远,既有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落日荒郊”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苍凉、孤寂的氛围,为全词奠定了基调,而“呼僧细问东坡事”一句,则巧妙地引入了苏轼这一历史人物,既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也借以抒发自己对人生、仕途的感慨,全词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有豪放派词人的洒脱不羁,又不失细腻婉约之情。

创作背景

刘过一生未得显达,多次科举不第,仕途坎坷,这首词可能是在他仕途失意、漂泊异乡之时所作,面对人生的挫折与困境,刘过不禁回忆起往昔的少年时光,以及对苏轼等前贤的仰慕之情,通过这首词,他既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也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寄托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