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有感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自笑迂慵承款眷,愧将蘅社结芳盟。
闲居偶得消长日,静坐时闻落叶声。
旧友书来频问讯,新愁梦去总难平。
何时得遂归田计,月满松风径自清。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诗人,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官至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等。
译文
我自嘲自己迂腐懒惰,却承蒙朋友们深情厚谊的款待,心中感到十分惭愧,不敢与高雅的蘅社(比喻文人雅集)结下美好的盟约,闲居的日子里,偶尔得到片刻的宁静,可以消磨漫长的时光,静坐时常常能听到窗外落叶的声音,老朋友时常寄来书信问候,而我心中的新愁旧怨在梦中也难以平息,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归隐田园的计划,那时月光洒满松林小径,清风徐来,自是一片清幽宁静。
释义
自笑迂慵承款眷:诗人自嘲自己性格迂腐懒惰,却受到朋友们的热情款待。
愧将蘅社结芳盟:感到惭愧,不敢与高雅的文人社团(蘅社)结下盟约。
闲居偶得消长日:闲居时偶尔得到片刻宁静,可以消磨漫长的时光。
静坐时闻落叶声:静坐时常能听到窗外落叶的声音,形容环境的清幽。
旧友书来频问讯:老朋友时常寄来书信问候。
新愁梦去总难平:心中的新愁旧怨在梦中也难以平息。
何时得遂归田计:不知何时才能实现归隐田园的计划。
月满松风径自清:月光洒满松林小径,清风徐来,自是一片清幽宁静。
赏析
这首诗是龚自珍闲居时的有感而发,表达了他对自己迂腐懒惰的自嘲,以及对朋友深情厚谊的感激与惭愧,诗中通过描绘闲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以及朋友书信的问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愁绪与不安,最后两句“何时得遂归田计,月满松风径自清”则表达了他对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清幽自然环境的喜爱,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龚自珍独特的文学风格。
创作背景
龚自珍生活在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严重,他虽曾入朝为官,但深感朝政腐败,难以施展才华,于是产生了归隐田园的想法,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通过自嘲与感慨,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愁绪与不安,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深情厚谊的感激与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