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宋·叶绍翁
疏峰断送楼台暑,野服弥深水石情。
云气半开新瀑响,松阴初转午风清。
幽人自爱山中宿,过客何须问姓名。
门外不知春几许,半窗明月半窗灯。
作者简介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他原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故改姓叶,叶绍翁著有《四朝闻见录》,补正史之不足,被收入《四库全书》,诗集《靖逸小稿》、《靖逸小稿补遗》,其诗语言清新,意境高远,属江湖诗派风格。
译文
稀疏的山峰送走了楼台上的暑气,穿着粗布衣裳的我深深沉浸在水石之间的情趣中,云气半开时新瀑的声响传来,松树的阴影刚刚转过,午后的风变得清凉,隐士自然喜爱在山林中住宿,过往的客人何必询问我的姓名,门外不知春天已经过去了多少,只见半窗明月半窗灯光交相辉映。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惬意,首联通过“疏峰”与“楼台暑”的对比,展现了山中清凉与尘世炎热的鲜明差异;颔联进一步描绘山中景色,云气、新瀑、松阴、午风,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的画卷;颈联表达了诗人作为隐士的自得其乐,不愿被外界打扰的心态;尾联则以“半窗明月半窗灯”的意象,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
赏析
叶绍翁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隐士生活图景,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与美丽,更传达了诗人淡泊名利、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尤其是“疏峰断送楼台暑,野服弥深水石情”两句,既写出了山中的凉爽宜人,又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是全诗的精华所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叶绍翁在山居期间所作,反映了他远离官场、归隐山林的生活状态,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往往选择隐居山林,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叶绍翁作为其中的一员,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山居生活的热爱与满足,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这样的背景下,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境界的一种深刻体悟。